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,如今的战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。俄军在前线集结了十六万重兵,普京批准的总攻计划似乎箭在弦上。后方支援更是源源不断,特别是朝鲜提供的1200万发炮弹已运抵前线,为俄军攻势增添了底气。乌克兰上空,空袭强度创下历史新高,单日遭700多枚导弹和无人机饱和式打击已成常态。例如,近日记录到单日728架无人机和13枚导弹的袭击,强度较2022年提升近百倍。
然而,就在前线炮火隆隆之际,华盛顿传来的消息,更像一颗政治炸弹。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的团队,正在秘密酝酿一项“强制换帅”计划。这项计划的目标直指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。据普利策奖得主西摩·赫什披露,特朗普正考虑将泽连斯基列入“流放名单”,而乌克兰前总司令扎卢日内则被内定为接替人选。甚至不排除采取武力强制驱逐的手段。
这项突如其来的变数,将冲突的焦点从前线火力转移到基辅的权力核心。它预示着一场深层政治博弈的全面爆发,也让外界开始重新审视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。
旧账新算:泽连斯基何以“失宠”
曾被西方力挺的“抗俄英雄”泽连斯基,与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的关系,并非一帆风顺。从2019年“电话门”引发的外交灾难,两人的关系就急转直下,直至如今的“流放”边缘。这背后,是深层的利益与主权原则的巨大分歧。
特朗普曾明确要求乌方以价值5000亿美元的稀土开采权,来抵偿美国援助。但泽连斯基对此断然拒绝,甚至试图将战俘交换与经济援助进行捆绑。这在华盛顿看来,无疑是一种“不听话”的表现,成了阻碍冲突尽快结束的“绊脚石”。
更深层的原因在于,泽连斯基在克里米亚归属问题上态度坚决,拒绝承认任何形式的领土妥协。这直接触怒了特朗普,他希望乌克兰能够“接受领土妥协”,以达成和平协议。此外,特朗普将2019年的“电话门”事件,以及泽连斯基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对民主党的公开支持,都视为个人层面的不尊重。
即便特朗普近期恢复并拓展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范畴,将进攻性武器纳入其中,但这并非出于对基辅的全然支持。其根本目的,更像是为新的“代理人”上位铺路。他希望通过此举,尽快甩开乌克兰这个“战略包袱”,将国家重心转向亚太地区。
新欢旧爱:华盛顿的“务实”选择
特朗普政府的“流放”计划,在七月十九日被普利策奖得主西摩·赫什公之于众,直接点名要“流放”泽连斯基,并提及可能“武力强制驱逐”的意图。与此同时,被视为接替人选的前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,高调回国并参与公开活动,受到了民众的热烈欢迎。
扎卢日内之所以能成为华盛顿的新选择,有其独特的优势。首先是他在乌克兰民间和军中拥有高达72%的压倒性支持率,远超泽连斯基近期仅4%的民调数据。他在基辅保卫战和哈尔科夫反攻中积累的深厚威望,使其在军民中备受尊敬。
其次,扎卢日内主张“优先防御”的务实路线,并表现出“接受领土妥协”的倾向。这与美国希望止损、尽快结束冲突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。他被美方视为“更顺从的代理人”,能够推动资源交易和停火谈判,从而符合美国尽快结束这场消耗战的利益。
更关键的是,扎卢日内还具备某种潜在的“大国默契”。他曾与俄总参谋长有过接触,而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曾暗示,愿意与乌克兰新领导人进行谈判,并拒绝与他口中的“非法总统”泽连斯基对话。这使得扎卢日内在美俄双方眼中,都可能成为一个相对更容易接受的人选,从而构成了一种“隐秘的共识”。
基辅震荡:总统的自救与危机
面对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和政治危机,泽连斯基采取了一系列紧急自救措施。近日,也就是七月十七日,他对乌克兰内阁进行了大规模改组,调整了多位部长,并裁撤了四个部门。对外宣称此举是为了增强武器产能,但外界普遍认为其真实意图是为了巩固自身权力,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。
紧接着,在七月十九日,泽连斯基突然一改往日的强硬姿态,向莫斯科抛出了谈判橄榄枝,表示愿意与俄罗斯进行谈判。这与他此前拒绝与俄罗斯对话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,也反映了他身陷绝境后的无奈妥协。
然而,这些举动并不能掩盖他面临的深层合法性危机。泽连斯基的法定总统任期已于2024年五月届满,但在戒严令下,选举被无限期推迟。这导致其“战时总统”的光环逐渐褪色,合法性受到广泛质疑。特朗普更是公开讥讽他为“没有选举的独裁者”。俄罗斯方面也以此为由,拒绝与他进行任何谈判。
乌克兰内部对此也充满担忧。有议员警告称,外部势力无权决定乌克兰的领导人。如果扎卢日内未经选举或临时政府过渡而仓促上位,将面临严重的合法性争议。这不仅可能激化扎卢日内与泽连斯基派系之间的“血仇”,甚至可能引发乌克兰内部的武装冲突或极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弹,将国家推向更深的动荡。
谁是输家:交易政治下的悲歌
俄乌冲突发展至今,已不再是单纯的军事对抗,而是演变为一场由外部力量主导、以政治交易为核心的权力游戏。当俄军正等待政权更迭可能带来的混乱,将其视为发起致命一击的有利时机时,特朗普的“五十天关税通牒”却在国际上被视为一个“政治笑话”。
尽管美俄贸易额已萎缩至战前的5%,但特朗普这种“对着空剧场开枪”的行为,却可能伤及印度、土耳其等第三方贸易伙伴,并损害美国的国际信誉。七月十四日,特朗普向北约秘书长吕特发出的“经济核弹”警告,若五十天内俄乌未达成和平,美国将对俄罗斯及其石油买家征收100%关税。这种威胁,更像是表达对普京的不满,颇有一些居高临下的姿态。
在国际社会中,超过60%的民众渴望通过谈判来平息战火,而中国作为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贸易伙伴,也坚定地强调正常贸易不容破坏,面对美国的压力,中国立场坚定。
这场由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“更换总统”的方式,将乌克兰从战略包袱转化为地缘政治控制工具的政治豪赌,其最终代价,将由战火中挣扎的生命来书写。在马里乌波尔的废墟中寻找生计的平民,在哈尔科夫地铁站挤满的难民,才是这场大国博弈中真正的输家。这种罔顾国家主权和内部稳定的操弄,不仅可能使乌克兰陷入更深的内乱与分裂,也深刻揭示了在复杂国际博弈中,小国主权如何成为大国权衡利弊的筹码。和平的曙光,恐难在幕后交易的阴影下真正降临。
正规配资平台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