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不好的人,大多都知道奥美拉唑好用,胃酸、胃胀、胃痛都能拿出来应应急,久而久之,大家把它当成“胃的护身符”,仿佛所有胃不舒服都能靠它压下去,地位堪比感冒界的阿司匹林。
但在我看来,它的使用范围也只能“应急”,想要修复胃粘膜,让胃病退场,它却是做不到的。想要彻底和缠绵难愈的胃炎、胃痛、胃溃疡说再见,就得把“虚”给补上。这里分享一个中成药——小建中颗粒。
组方:
白芍、大枣、桂枝、炙甘草、生姜,外加一味饴糖作辅料。
这个在古方被誉为“暖脾胃第一方”的方剂,是怎么发挥作用的?让我结合医案来分析。
以案说医
患者王先生今年40岁,反复胃痛一遇凉就加重,喝点热水或抱个暖水袋又能缓解,经常拉肚子,平日里几乎没什么胃口。
第一次面诊我观察到,患者面色发黄、形体消瘦,结合脉象,我心里已经明白,患者最大的问题就是脾胃阳气不足。治疗上要补脾阳,健脾胃,把“小火炉”重新点燃。
我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辩证加减,加大白芍用量,帮助患者补虚散寒。
我把药方拆解配伍,相信你能看出辩证用药的思路——
1. 桂枝+甘草:桂枝像初升的太阳,先振奋心阳;甘草紧随其后,守住中焦。心阳一旺,像阳光洒向脾土,脾胃自然回暖,寒气便无立足之地。
2. 白芍+甘草:白芍柔肝止痛,甘草甘缓和中,二者酸甘化阴,既松弛痉挛,又缓急止痛。中医所谓“不通则痛”,先让紧张处松下来,疼痛便云消雾散。
3. 生姜:辛温走表,擅把胃里的“寒疙瘩”散出去。偶尔贪凉饮冷,胃突然绞痛,一碗热姜汤就能见效;若病程迁延,生姜便与诸药联手,把寒气连根拔起。
4. 饴糖+大枣:甘味入脾,麦芽糖与红枣联手补气养血,相当于给“虚土”施肥。
由此,小建中汤把阴阳气血一次补齐:桂枝甘草辛甘化阳,白芍甘草酸甘化阴,饴糖大枣甘温补土。虚寒得温,虚损得补,疼痛自止。
患者在我的叮嘱下按时服药,刚过去一周,便急着给我打电话,说自己腹泻次数减少;继续服药一个疗程,患者胃冷痛感减轻,已经不再依赖暖水袋;
继续调理,上次复诊时,患者说自己现在胃口好多了,一顿盛多少吃多少,还发来照片,我一看,体重上涨了4、5斤!
——————
我是河南公立三甲医院的中医杨小平,与各类肝胆脾胃病打交道已有四十多年了,也经常做各类癌症/肿瘤术后中药调理,如果你有相关问题,可以说说。
(注:文中提到的中药须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,一定不要自行用药。)
正规配资平台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